在复旦的N种可能:原来我可以变成“白天鹅”

发布时间:2017-06-26 浏览量:0

在上海的第一晚,小桦有些睡不着。白日从火车站一路拉着行李箱,跌跌撞撞拖行时的不安和焦虑像汗液般黏在身上——高楼鳞次栉比,车流川流不息,行人步履匆匆……这些都与她过去十八年里所熟悉的完全不同,离开了亲近的大山、林间新鲜的空气和亲爱的父母,从国家政策称之为"老少边穷"的家乡来到家人口中"能见世面"的上海,小桦觉得自己像是一只"丑小鸭",前路等待她的是一片未知。



启航:资助体系全覆盖


第二天一早,小桦来到复旦大学报到。走进复旦正门,欢迎新生的标语、热情引导新生注册的辅导员和亲切友善的同学们都安抚了她初来乍到有些焦躁的情绪。这其中最让小桦觉得宽慰的,是复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在校期间良好的经济保障:小桦在入校前就登陆了迎新服务系统,申请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了解了复旦资助政策,还申请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是复旦多年来的承诺,"经济资助,成才辅助"是复旦自2006年坚持至今的不变理念。自2012年起,复旦大学面向中西部、农村考生较多的省份加大招生力度,先后推出"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和"腾飞计划",在持续增加资源投入的同时,注重资助对象的精准定位和资源的有效投放,实现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持续助力。学校构建了包括"奖、勤、贷、助、减免、补、医疗帮困、绿色通道、爱心公益站、冬季送温暖"等内容在内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贯穿入学前后和整个培养过程的资助工作"全覆盖",让贫困学子们无后顾之忧。


在"复旦-泛海助学金"的支持下,小桦拿到了学校设立的人均5000元的"新生"助学金,这是她继"绿色通道"路费补贴、全套生活用品之后,收到的第一笔助学金,除此之外,她还打算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样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穿好书院服拿着录取通知书的小桦站在校门前,蓝天白云,邯郸路微风习习,她与复旦有了第一张合影,那一刻她告诉自己,真正的人生开始了。





蜕变:在复旦成长的N个可能



设计五大帮扶平台,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今年是小桦在校的第三个年头,在校期间,她参加过"助力腾飞训练营"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参加过"心能源工作室"举办的活动,提升适应能力;还参加过"助力成长计划"的不少项目,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三年间,小桦和她周围的同学们中的大多数都获得过奖学金。复旦以奖学金为主体的评优体系,鼓励着同学们积极向学,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每年有近50%的同学获得各类奖学金。

            

设立各类奖学金,鼓励同学积极向学。


获得被称为"复旦诺贝尔奖"的光华自立奖是小桦在校期间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之一。这一奖项是学生利用勤工助学所得利润设立的,是校内唯一由在校学生出资设立的奖学金,荣获"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从设立至今已有30多年,自立奖评选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学术独立、实践创新、勇于奉献、追求卓越"的优秀学生典型。在复旦,无论学生有着学术梦、创业梦还是交流梦,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现的土壤。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达人——复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术和科创资源,2016年起,设立"泛海学者"奖项,在复旦家庭经济困难或来自腾飞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本科生中评选出10名在学术、科研方面表现优异,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获奖学生除了获得一笔8000元的"奖学金"外,还将获得总额不超过4.2万元的海外交流资助。


如果你想走出国门——在学校设立的家庭困难学生出国出境交流资助项目的帮助下,小桦走出了国门,作为复旦人在国外传播中国青年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和小桦一样的同学有很多,该项目每年向近200名优秀学生提供全额资助出国出境进行学习交流。2016年仅暑假,就已组织131名同学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六所知名高校进行访问学习。



出国出境交流资助项目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传播中国青年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如果你要服务家乡建设——从大一到大三,每个暑假小桦都会回到家乡,帮助家乡小学的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有赖于复旦社会实践专项培养计划,学校配备资助,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假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服务家乡、改变家乡"的意识。每年有近400人次的复旦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赴全国各地开展支教助医、校园宣讲、学习参访、创新调研、挂职锻炼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回到家乡,不仅传播知识,更是传播希望


如果你想成为职场明星——复旦大学勤工助学工作是学生经理人的摇篮。复旦勤工助学工作始于1984年,以"光华公司"作为实体依托,以公司化模式进行运营,积淀出了独特的学生企业文化。每年为在校学生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3500余个。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在人员组织方面,光华公司形成了员工-中层经理-高层经理-总经理的人员组织模式。同时,2008年复旦成立本科生助学成才家园,"家园"充分整合校内原有的各类助学组织,形成了涵盖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立体化组织构架,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管理机制。依托"家园"平台建立的12个助学社团,分别以学业促进、能力辅导、社会服务为主题开展活动。


2008年,学校建立本科生助学成才家园,同学们可以在其中增长才干,朋辈互助。



1984年起,复旦大学勤工助学工作起步,现已覆盖4个校区,5大类近30个实体。


如果你热爱创新创业——对于有创业志向的同学,复旦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给予大家支持,也有"挑战杯"和 "校名纪念品设计大赛"、"光华校园生活创新大赛"、"改变家乡创意大赛"等赛事,为学生的创新创意提供"培养皿"和"加速器"。依托勤工助学体系,建设"光华创新学院",通过经营实战平台、创新指导课程、创新案例竞赛、资源对接机制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开展创新实践,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016年改变家乡创意大赛"最佳成果奖"获得者接受采访。




毕业:复旦为背景,鲜花是前程



让学生的梦想得到助力,这是复旦资助育人一以贯之的目标。毕业季送走学长学姐的小桦回想自己刚入校时的内向胆怯到今日的大方自信,对母校培养学生自信、支持学生梦想的平台深表感激。从光华公司员工到经理,从自助到助人,复旦完善且不断进步的资助体系帮助了很多像小桦一样的青年成长成才。


在复旦,资助不仅让有着"大学梦"的寒门学子迈进校门,更让他们昂首阔步,自信地迈向未来人生。


资料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文字:鲁莹

编辑:王木木、张一然





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86-21-64829191 地址:徐汇区冠生园路401号
南京君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4
沪ICP备11012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