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热情,全面展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办的“感恩成才 资助圆梦”2014年上海市高校学生主题演讲比赛决赛于2014年12月17日下午在上海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市教委秘书长王志伟同志出席了本次大赛。
本次比赛面向全市各高校本、专科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各类社会奖助学金等的受助学生举行。经过前期角逐,来自34所本科院校、23所高职高专的57名学生经过学校推荐进入复赛,12名本科院校学生和8名高职高专学生分别在各自专场中脱颖而出,挺入决赛。
决赛当天,参赛选手们声情并茂的进行了一场场立意新颖、故事真实、情节感人、积极向上的演讲,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彭艳东以《吃肉包的女孩也能在阳光下成长》为题,讲述了自己因资助政策的鼓励而学会独立自强、迎难而上的故事,选题独特,立意新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学生杨换美以《心比手先伸出去》为题,从三岁时奶奶对自己“受人恩惠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教诲说起,讲述了自己朝着主持人的梦想不断拼搏奋斗、励志成才的故事。她们二人以真实的感情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打动了评委,夺得本次大赛的一等奖。华东理工大学李艳晓的《左手玫瑰,右手阳光》、上海戏剧学院陈风月的《常怀感恩之心》、上海师范大学谢宁的《不负青春,感恩资助伴我成长》获得二等奖。来自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的余治江、上海大学的章璇、同济大学的厚皎皎、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倩茹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曹勇冠则获得三等奖。另有十名学生获得优胜奖。
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会长王群代表比赛评委对参赛选手的优异表现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演讲比赛的精髓是感情真挚,参赛选手们都能做到这一点让人感到欣慰;同时,他希望参赛选手们要继续在语言基本功等方面下苦功夫,做到演讲题目能“一言蔽之”,演讲内容能逻辑清晰、“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本次比赛还邀请了上海市著名配音演员、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刘家祯和上海市著名配音导演、演员王苏。两位著名演员以扎实的朗诵功底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分别深情朗诵了《巴金全集》的结语“最后的话”和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为现场400多名观众奉献了一场艺术盛宴,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市教委秘书长王志伟同志对获奖学生予以了衷心的祝愿,并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国家建立的完善的资助体系,使经济困难青年学子无后顾之忧。上海的资助措施涵盖了本市所有高校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广大青年学子在资助政策的激励下,不畏困苦、积极进取、奋发学习、自立自强、诚信感恩、立志成才,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希望各高校在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能够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年学子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活动展现了上海市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