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我圆梦---上海财经大学---范蒙卓

发布时间:2017-10-10 浏览量:0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纸醉金迷,亦非物欲繁华,而是以梦为伴,能以自身的努力能对身边的人,能对这个世界做出多大改变。

————题记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是2014年的夏季,我拖着行李箱,在全家人的目送中,走进了火车站,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出远门。在过去的18年里,我从未走出过漯河这片小城,我的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告诉我要努力读书,只有考上大学才可以跳出农村的包围圈,确实,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一直努力的原因。那日,坐在火车上,窗外的小城渐行渐远,我憧憬着第一次步入大学的校园将是怎样的场景。

 尽管做好了踏入一个繁华大都市的准备,但当自己真正身处上海,看着一幢幢摩天大楼直入云霄,一辆辆小汽车挤满了宽阔的马路,心中不禁还是充满了震撼。初入大学校园,看着同学们拿着书本行走在这如公园般美丽的地方;看着同学们在大学的课堂上学习知识,与老师讨论问题;看着同学们在大学的操场上跑步健身,“大学”,这是一个多么美丽而神圣的字眼,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对过去的自己来说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及。偶然间也会惊醒告诉自己,这不是梦,自己实实在在的成为了这里的一份子。

如今,自己已经大学三年级了,对学校里的大多事情已经熟悉了解,不似初来时那样青涩,渐渐融入了大学生活,少了距离感。然而,我心里清清楚楚的明白,这对别人来说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切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夜深人静的夜,我依旧会想起父母在家乡辛苦劳作的样子。我来自河南省漯河市的一个普通小乡村,多年来,在方圆十几个村里都没有一个大学生。所以当我接到一个一本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可想而知全家是多么的激动。虽然父母不说,可我清楚这张通知书也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开支,意味着父母以后要更加辛苦的工作才能负担我的大学费用。看着他们苍老的容颜,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去读这个大学,外出打工挣些钱贴补家用似乎对于我的家庭现状来说更实用些。可是这个步入大学的机会承载着全家的希望,父母总是说再苦再累,东拼西凑也会供我念完大学,而每次听到这些话,我总会觉得鼻子酸酸的。

后来听村里人介绍说现在上大学可以申请贷款,大学里随通知书一同寄送的材料里也有相关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就想去县城里咨询一下,结果工作人员非常的热情,在他们的指导下,不到一天时间,我就办完了所有的手续。而后,我也顺利拿到了每年8000元的无息助学贷款,这对于我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喜,一年8000元可以支付完学费还有部分结余。不仅如此,进入大学后学校还有对贫困生的补助政策,在向学校说明家庭情况后,在大学一年级的每个月里我都能收到来自学校的300多元补助,这也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家庭负担。再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大一大二我都有幸成为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当我拿到那5000元时,心中除了喜悦,更多的是对学校和国家感激之情。可以说如果不是这些助学金,我就没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助学政策在精神上给了我依靠,让我切实体会到党和国家对学生的照顾与扶持。也正是因为助学政策的帮助,我才能心无旁骛的在大学里读书,学习,丰富阅历,为了自己人生的梦想而努力。如今,身为上海财经大学的一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幸与教授大师级的学者探讨知识,似乎只要努力,自己未来充满希望;武装自己,为国家的经济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也不再是泛泛而谈。然而,随着自己对外面的世界接触越来越多,也渐渐明白,环境决定视野,平台决定高度。每个寒暑假回家,我都会与亲朋聊许久,也会与自己当初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一起怀念过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读大学,就在家乡娶妻生子,重复着上一代人的生活,他们都是朴实的农民,不了解什么是金融,不懂得什么是产业,都凭着自身的吃苦耐劳过活。我知道这是教育,是知识的欠缺造成的,而获得教育的前提是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大学给了我受教育开阔眼界的机会,我会倍加珍惜,拼命努力,而未来,我想用自身学到的东西去影响他们,为他们提供教育,为他们传授知识,改变他们的生活;我更想让中国富起来,让每个中国人都有机会念大学,让他们通过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这一切的一切,首先感谢国家的政策给我给予我的关怀和爱,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未来我一定努力为国家的经济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进而为教育的普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就是我的梦想,虽然遥远,但我坚信,以梦为伴,纵风雨兼程,依旧内心充实而富足。


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86-21-64829191 地址:徐汇区冠生园路401号
南京君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4
沪ICP备11012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