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残疾人的成长—“自”的力量---华东政法大学---杨顺俊

发布时间:2017-10-10 浏览量:0

每当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总会说:从我降生会呼吸的第一秒开始,我的成长历程就注定与众不同。幸而时至今日,20年来,我的学习历程似乎与常人并无什么大的不同,也一直生活在健全者所组成的圈子里。至少在学习历程,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只是多出了不少奇特的经历罢了。

由于早产五周和生产时的缺氧,我出生时就身患先天性脑瘫,不过幸而除了四肢平衡能力以外,没有伤及其他的智力和感官能力等,而目前的状态是平衡及协调能力的低下。虽然不用长日坐轮椅,但是,体力上仍然远远不及他人。如今的步态异常也使得我在行走与运动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才能达到正常人的效果。

在很小时,伴随着不断的康复训练和一个又一个人口中的“你只有比别人更优秀,你才能获得和别人一样的东西”的激励亦或是告诫中,我长大了。那时的我想,残疾是我终其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究竟是福是祸,最终仍未可知。直到高中,似乎没有人再过多关注于我的步态,也没有什么老师会送上“过多”关心,生活开始变得自然了。只是仍留有遗憾,那时因为家里离学校近,我最终逃过了学校的强制住宿,如今看来,仍有一些后悔吧。然而到了大学,却再也逃不过去了。虽然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但松江与家的通勤时间超过3个小时,这使得我不能像高中时那样仗着路近就逃离住宿了。

面对住宿,在普通人所要担忧的状况之外,我还要加上如何自己洗澡、吃饭、去教室这些他们绝对不会担心的问题。这些对于肢体残疾人来说都是无法逃避的坎,我们必须也不得不将他们一一跨过。经过反复的考察与衡量,我最终还是一一解决了问题。对于洗澡,我选择使用残疾人用的浴椅,并拖拽浴椅的方式解决洗澡问题,如果天冷洗脚,则仍通过浴椅和洗脚桶在浴室解决,而并不在寝室里端水。对于吃饭,我经过多次的考察,发现我不能单手够拿托盘,因为另一个手要保证手扶其他物品以保证平衡。最终,我选择了一食堂的一楼,因为其中有面食类的窗口,我可以问他们借一个大碗,并要求他们将饭菜打入碗内,以满足我可以单手拿碗的要求。至于教室,我因为有残联配发的代步用车,我在军训时期就考察了所有楼宇的大致结构与无障碍通道的路线,为之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在进入大学前,我曾经惧怕过不得不面对的住宿生活,但真正躲不过去的时候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已有的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入大学后,学校各级领导也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并且帮我申请了国家的助学金,并希望我借此机会能够变得更加坚强,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时至今日,进入大二,我已经能够基本地适应了前所未有的大学住宿生活,这对我来说真的可谓是一个奇迹,就连曾认识我的老师和同学也不免感到惊异。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我非常荣幸地能够获得大一学年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虽有些诧异,但对我来说也是对我这一年的努力最好的褒奖。我想我最大的满足并不在于我一年里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是在于我又跨过了一个之前不敢逾越的坎,解开了又一个心结。

对于我来说,“励志”会是许多人给我的评价。试想一个在评级上属于重度肢体残疾的人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独自地适应了大学住宿生活,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算不算励志?不过,至少对我来说还不算。首先从学习上来说,我在同等条件下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不算励志。从生活上来说,其实如果有人处于我所在的情境时,相信他也一定会这样做。能这样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不得不这样做,我必须要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减少额外的麻烦,以创造和正常人相类似的学习条件。或许,在成长经历中,我所遭遇到的困难比一般的普通人多,但我也更多地相信,人只有在悬崖上才能搏斗,置之死地方可后生。只有面临无可回避的难处时,我们才会不得不直面难处,费尽心思解决它们,也才有了之后的成功。所以,以上这些看似不易,但对我来说确是必需,也很普通。

这时,我不免重新回味“自信自强,自主自立”这八个字,这是我现在的座右铭,但更是我的高中,上海市延安中学的校训。也许当它还挂在嘴边时没什么感觉,但当我毕业了,经过大学的历练后,我把这八个字留作了我的座右铭。因为“自”对于身为一个残疾人的我是多么重要,对我来说,只有“自主自立”之后,才能让我拥有“自信自强”,否则便无从谈起。

也许我的志向并没有那么广大,如今我的梦想也非常朴实,尽可能独立地生活,毕业后能够有一个新的立足点,无论是深造亦或工作。无论如何,对残疾人来说,“自”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和所有力量的来源。无论是之前的胆怯也好,担忧也好,能够变得像今天的我这样坦然面对,都伴随着的是“自”的力量的不断提升。

虽然我的梦想与常人相比真的非常普通,但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残疾人士的最大梦想。或许难以触及才会如此珍惜,而这一份助学金的资助也给了很大的激励,激励我实现我的青春梦想。我不断摸索“自”的力量,通过自己的独立,寻找自信力量。正是这股“自”的力量铸就了今天的我,成就了我在外人看来的“励志故事”。


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86-21-64829191 地址:徐汇区冠生园路401号
南京君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4
沪ICP备11012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