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 沈子钰
指导教师 张琼
一个有志于在音乐道路上做出点成绩的人,即使有很好的天分,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那震撼心灵的音符和色彩,岂能仅靠天赋就能撑起?著名文学家冰心曾经说:“成功的花,我们只惊羡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我只是一个音乐的追梦人,离人生的成功还很遥远,但我明白音乐的路上需要我们的热爱,需要坚持与努力,需要很多人的无私帮助。尤其是在获得这次世界中提琴最高级别赛事的第一名后,我更感受到自己的幸运:自己热爱的专业,全力支持我的父母,无私付出的老师,以及在我们家最困难时,及时帮助我圆梦,继续走好音乐之路的国家资助政策……有了这些,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下面我来讲讲我在音乐成长路上的几个小故事。
艰难求学
在我最初学琴的那几年,因为想接受更专业的音乐教育,便开始了每周一次从老家河南到武汉音乐学院的艰苦求学过程。那时还未开通什么高铁之类的,到武汉乘特快单程也要花三个小时的时间。那会儿才小学二三年级的我还不懂的什么叫苦与累,在每个周六的早上,在别的孩子仍在梦乡时,我就会被妈妈从梦中喊醒,匆忙吃点东西后,拿出琴来练一会,然后急冲冲的赶往去武汉的火车。在妈妈的许诺及恩惠下,我把每次的学琴上课当成一次快乐的旅游和探险。
因为乘车与上课时间需要安排合理,买车票的艰难是妈妈每次出门最头痛的事,通常是上午出发,到武汉休息后,下午四五点才能上专业课,为了我第二天能休息好,不影响下周文化课的正常学习,妈妈会在上完专业课后,拉着满身疲惫的我急匆匆的赶往火车站,因为是过路车,有时候我们预料的车次因为人多就无票可售,最后为了能在第二天凌晨赶回来,我和妈妈只能铤而走险的做出混上车再补票的举动。凌晨一点多,在充斥着汗味与脚臭味的拥挤车厢里,我和妈妈要走好几个车厢,寻找着一个可以让我靠一下的座位,如果能侥幸找到两个座位,那对迷迷糊糊的眼皮直打架的幼小的我来说,简直比考一百分还开心,因为这样我就可以美美的躺下睡一会了,虽然我还得弯着腰,蜷着腿,但知足的我已经是很开心了。就这样每周奔波于两地之间,两年里风雨无阻,期间的苦与乐自己能体会,但那份坚持,是有韧性的父母带给我的最大财富。
在我辗转求学的经历中,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是到北京拜师求学的那个暑假。为了能得到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我慕名到北京找到了中国著名小提琴老师,老师听过我拉到曲子后,欣然为我安排了一个月的课程。然后在爸妈老朋友的帮助下在他公司安顿下来。住在集体宿舍里,伙食自己解决,但是练琴成了难题,毕竟是公司,不能因为我吱吱呀呀的练琴声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秩序,怎么办呢?最终在另外一幢待拆的废弃的办公楼里选中我的琴房。在铺满灰尘和杂物的楼里,找到一间比较干净又通风好的房间。已断水停电,把所有门窗打开,顿时亮堂很多,打扫干净后放张桌子,还能行。就这样,每天早上去练琴时,首先会带好大扇子,花露水,风油精,水杯,板凳,谱架这些必备品。毕竟是夏天,又无乘凉设备,通常练一会便全身湿透,在妈妈的准许下出来到通风的楼道里擦擦汗,凉快一会,等静下来再继续回去练琴。有时候,悠扬的琴声会让楼下的过路人驻足倾听,偶尔会有公司的小孩好奇的来听我给他们拉一段,那时的我虽然也羡慕同龄人的无虑及自由的玩耍,但琴声带来的艳羡也足以让我快乐好久。
师恩如山
在我改学中提琴的这几年里,给我人生带来很大影响的是我的专业老师盛利,他不仅仅教我如何练琴如何理解音乐,还教我如何处事,如何做人。可以这么说,他对我人生最初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形成和性格的成长及影响是非常大的。
老师带领我参加过几次大型的国际比赛,期间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个成功背后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与汗水,尤其是我的专业老师。在比赛的不同阶段,他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初级阶段,他是设计师,在准备阶段,他又是加油器充电器,鼓励器,在比赛阶段他还扮演着监护人,心理咨询师,及减压调节器。
记得在每次比赛的准备阶段,盛老师除了在教学规定时间给我们上课外,一有空闲,马上打电话叫参赛的学生们轮流来上小课,几乎每次他都忙的顾不上吃饭,每晚顶着星星回家是常事。在比赛的最后冲刺阶段,每天晚上老师都会打电话问练琴的情况,并在电话里详细指导并解决疑问,通常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小时,听着老师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电话上课,我觉得能遇上这么负责的老师是我今生的福气。
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年参加华盛顿比赛。当时由盛老师带领进入下轮比赛的我和另外一位师哥赴美参赛,被组委会安排住在当地的华人志愿者家庭里,他们很热情,条件也极好,专门腾出别墅中所有空房用来接待我们,除了我们三个选手的单独房间外,并特意腾出他的书房等为我们每人都安排了一间琴房,可问题是这么奢侈,老师的卧室被我们占领了,怎么办呢?盛老师很淡然地指着客厅的榻榻米说,“我睡这里吧,”并指着榻榻米正对着的透明天窗说,“景色多美,我一睁眼都可以看见星星呢。”其实三月的华盛顿真的还是料峭春寒,何况这房子周围都是树林,户外还经常有各种动物出没。有时早上起来不见盛老师在客厅睡觉,问他去哪里了,他总是淡淡的说外面空气好,散步去了。我知道他在国内没有这个爱好,猜想可能是客厅夜里冷休息不好的缘故吧。
当比赛结果宣布我赢得了第一名,另一师哥第三名(第二名空缺)的好成绩后,全家都开心庆祝,盛老师则一副淡然和早就胸有成竹的表情。第二天早餐,老师失踪了。过了好些时候,才见他兴致盎然的回来,解释说,因为之前忙着比赛,没顾上去看此地的老朋友,现在大揽了整个奖项,可以踌躇满志的去拜见老朋友了。看他的表情与语气,我们都体谅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与不易。
无悔追寻
每个考生可能都会经历考前那段昏天黑地的磨难。在备考的半年时间里,放弃所有爱好兴趣,每天的任务就是练琴,练琴,倦了烦了就学习文化课,很枯燥的每天最少要练八九个小时。有段时间,因为持弓方法不正确,又长时间用力过度,导致右手食指上原先的一个大茧被磨破,并化脓发炎。每拉一弓手指都疼的揪心。老师也来电话要我休息养伤,可我没敢懈怠,想想停几天练琴就意味着新学的技术要领就不能尽早掌握,要强的我找了块纱布缠了几圈,忍着痛继续练,可红白相间的血水很快把弓杆都粘的没法再练,只好作罢。
过于追求完美的我,有时会因对一段乐曲处理不满意,而逼着自己反复多遍的练,解决这个障碍与困难,有时会急躁可能还会狂躁,如果反复多次仍然不满意,我会不理会妈妈的劝解和夜深邻居的忍耐力,憋着劲一直练到自己满意为止。我觉得人生有时需要一股劲,需要不放弃的精神。
无私付出
每个学音乐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无私付出,我也这样。妈妈放弃工作与家里需要照顾的病重的奶奶,毅然坚决的做起了全职陪读的妈妈。每天都是她忙碌的身影,从我早上睁眼一直到我上床,她所有的生活的重心全在我这里,没有了这个年纪该有的休闲,没有从容的逛街,没有了美容与梳妆,也没有与任何人的沟通与解压,每天只有忙不完的工作,除了做好家庭主妇的工作,她还是我专业课上的全程陪读,仔细记下老师的各种要求与要点,负责认真的录下老师的技术要领,音乐处理,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笔记上做着各种符号。等我练琴时还时不时引用老师原话敲打提醒我。哪里有大师课,专家课就有她的身影,哪怕我不能去听的音乐会她都要为我细心的录下。如果赶上出国比赛,演出这些大活动,她又变成了资料收集者,英语翻译,签证申请者,预约者,服装及用品的准备采购,谱子的整理收集等等这些琐事都由她自己负责。有时妈妈会开玩笑的说,“等你以后独立了,我学了这么多,业务熟练了也可以自己开个公司了”。
在老家的爸爸除了承担着经济教育的重担外,还时刻不忘对我的教育责任。每次收到的短信及QQ聊天里都是他的鼓励,那些自信,乐观,坚强的事例在他那里都可信手拈来。因为没有及时交流的机会,总是在约好聊天时间后花几个小时来听他给我开的视频会议。虽然唠叨,但爱女之心让我感动。也是有这伟岸的父爱才支持我艰难的度过一道道难关,是他坚强向上的信念让我永不放弃。
选择了音乐,就意味着选择了艰难。但我坚信,只要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人生的音乐将永远是美丽流淌的。感谢一路走来陪伴我的:音乐、家人、老师、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