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于航

足尖上的风采

发布时间:2017-02-24 浏览量:0

个人简介

于航(女),汉族,1999年02月出生,团员。2009年9 月至2016年7月就读上海市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舞蹈表演专业),2016年9月获得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全额奖学金。曾荣获:

1.2016年第44届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少年组金奖

2. 2016年YAGP美国青年芭蕾舞大赛少年组金奖

3.2016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希望之星”荣誉

4. 2015年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暨编舞比赛少年组金奖

5. 2015年香港迦南之星国际舞蹈大赛少年组金奖

6. 2014年第4届南非国际芭蕾舞比赛古典芭蕾少年组金奖、现代舞少年组金奖

7. 2014年韩国首尔第十一届国际芭蕾舞比赛银奖

8. 2012、2013、2014年三次获得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奖学金一等奖

个人事迹

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芭蕾舞专业有一只高雅的“白天鹅”,多次荣获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金奖的于航。17岁的她通过了7年芭蕾舞学习,获得了瑞士洛桑举办的国际青少年芭蕾舞金奖,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进入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深造。

每天“擦地”上千次

说起与舞蹈的缘分,还有些意外。原来,于航因为身体过于柔软,从小学会走路比别的孩子晚。4岁时,母亲为了训练她的腿部力量,就给她报名了舞蹈培训班。没想到,足尖的轻轻转动,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9年,年仅10岁的于航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舞蹈表演(芭蕾方向)专业,穿上白色的舞裙头戴皇冠,像一只白天鹅用足尖上的舞蹈演绎浪漫故事。然而,随着时光渐渐推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使她和其他同学一样,感受到芭蕾学习的严酷。在她看来,芭蕾舞的高雅背后,是刻苦枯燥的练习。“比如芭蕾舞中最基础的动作‘擦地’,每天都要擦个几千次。每个动作都是反复大量练习,直到腿部的肌肉都对这样的动作有了记忆才行。”

7年来,于航保持每天芭蕾舞基础练习3个小时以上,春节期间都不曾休息。低年级时,于航也接触了中外传统民间舞蹈,这对协调肢体动作,培养舞感有很大帮助。上午跳舞,下午学习文化课程,有时候会复习到深夜。2012年、2013年、2014年,于航三次获得上海市奖学金一等奖。

2016年7月,一向坚强的于航在训练中发现脚部很痛。母亲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是脚筋断裂,以后能不能跳舞都是个悬念。“我坐在医院走廊里就大哭起来,马上就是几个重要比赛,这可怎么办。”于航回忆说,经过深入检查,于航的跟腱部分有撕裂。只要骨头没断,就不能中断训练,从医院刚走出来的于航直接回到训练场。“毕竟还是十几岁的孩子,有这样的毅力真不容易!”她的主治医生说道。

要深入挖掘角色的灵魂

“四肢修长,头部很小,脚背很大”,于航虽然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芭蕾舞好材料。可是她的导师林美芳认为于航的特点是第一反映很慢,教一个新动作,她总是学得慢半拍。但慢慢就会发现,她对于每个动作、每个角色会越吃越透,直到把一个人物的灵魂表达出来。

《艾斯米拉达》是一部改编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原著女主角艾斯米拉达为主线的三幕五场芭蕾舞剧,最初的原始版本由凯萨勒•普尼作曲、朱尔斯•佩罗编舞,也是于航挑战的第一部完整芭蕾舞剧。女主角具有吉普赛姑娘热情爽朗的性格,与于航原本内向性格有冲突。起初,于航的动作都是软塌塌的,完全不符合角色的性格,在导师和于航不断地思考理解下,一个鲜活的吉普赛女郎形象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于航每接触一个新角色,她就喜欢私下里琢磨动作要领和人物的性格。空余时间,她会专门买票去看世界顶级芭蕾舞团的表演来提升自己。于航说:“作为观众心态很不同,看到那么高雅的芭蕾舞表演,会觉得原来作为舞者这样幸福,就会暗暗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一颗芭蕾舞新星冉冉升起

如今,于航已经多次获得全国、乃至世界级芭蕾舞比赛金奖。舞台经验越来越丰富,也让于航对自己更有信心。回忆起来,最让她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到南非参加国际芭蕾舞比赛的经历。

首次比赛让于航非常紧张,赛前一天的舞台热身训练中,于航仿佛“失忆”一般,所有的动作都不会做了。就连大赛经验丰富的导师也吃了一惊:“真着急!我俩一点都没敢休息,不断地在练。”好在比赛当天,小姑娘还是顶住了压力,一举夺得了2014年第四届南非开普顿国际芭蕾舞比赛少年组古典舞和现代舞两个金奖。

2016年2月在瑞士洛桑举办的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这也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选苗的重要机会。世界各地200多名优秀的舞者报名参赛,有70多人接到了比赛通知,于航便是其中之一,最终于航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于航说,为了自己的芭蕾舞梦,她会让足尖完美旋转!

师长点评

在于航文静的外表下蕴藏着一颗积极上进、勇敢坚定的心。她总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肯钻研,对于每个动作和角色都一再认真揣摩。希望她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刻苦勤勉、勇攀高峰的求学态度,开拓进取,相信所有努力一定会换来更多丰收的喜悦!

(点评人:林美芳,加拿大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外聘专家、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荣获芬兰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最佳教师”奖,在中国芭蕾舞界堪称“伯乐”。)

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86-21-64829191 地址:徐汇区冠生园路401号
南京君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4
沪ICP备11012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