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帮扶和能力提升并举,上海理工大学推进个性化资助

发布时间:2017-11-23 浏览量:0

 

以经济帮扶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努力推进个性化资助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担全校近2万名学生的各类“奖、贷、勤、助、补、减”以及“绿色通道”等资助育人工作。中心在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秉承“科学资助 育人发展”的理念,贯彻“政策要求与学生实际、管理服务与资助育人、物质资助与精神支持、满足学生当前需要和支持学生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受助—自助—助人”的思路,科学筹划,认真落实,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资助育人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就明确提出现代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有质量”,通过“有质量”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党中央提出坚决落实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前,上海理工大学已经尝试在确保困难生经济资助的底层需要的基础上,努力向困难生能力发展、终身发展需要等方面得需要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努力让困难学生作最好的自己。

第一,树立“综合能力开发”资助理念,调整优化现行经济资助体系。

随着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资助政策的经济解困功能将成为一项基础性的功能。我校对现行的“奖、贷、助、补、减”等资助体系,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绿色通道”是助困扶贫的惠民政策,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入学;助学贷款作为主要资助方式,学校加大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和办理,同时对生源地贷款不成功的同学在学校再办理校园地贷款;勤工助学作为资助体系的重要方式,学校在资助资金上向勤工助学项目倾斜,让更多的贫困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去获取报酬,实现自我解困;学费减免是对少数经济特困生的助困措施,让那些品学良好的家庭经济特困学生享受到党、国家及学校的温暖与关怀;临时困难补助是资助政策的辅助措施,用于解决贫困生的燃眉之急;励志奖学金是激励贫困生勤奋学习,奖励其优秀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资助项目的优化组合,发挥其整体资助效益。同时,为了资源分配合理,学校实行资助包、一揽子计划等,使经济资助起到真正的助困作用。

第二,依托学校“大学生领导力研究与训练基地”,提升困难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

高校贫困生由于物质上的贫困,导致他们社会综合能力的“贫困”,并影响了他们终身发展。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将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助学当中,有效提升了贫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针对受助学生自卑、不善于沟通表达的特点开展“沟通与表达能力训练”。

沟通与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使受助学生面对不同对象进行恰如其分的沟通与表达,从敢说、敢讲到会听、会讲,从声音响亮到准确互动,从富有感染力到与对方深入沟通。目的是帮助受助学生学会巧妙表达、懂得倾听,能够鼓励他人、用心交流,打开心扉,克服自卑自闭的心理。

2)针对受助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开展“求职能力训练”。

求职作为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必经阶段,沟通、决策、协调、应变等综合求职能力,是影响学生能否实现职业成功的重要一环,因此帮助受助学生提高成功展示自我的能力和成功影响他人的能力,成为能力解困的重点。

求职能力训练模块通过求职定位、职业抉择、简历制作、模拟面试、职场情景训练等训练模块,激发受助学生求职意识和求职欲望,让受助学生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的基础上,对未来职业做出科学的决策,掌握求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求职能力和职场的适应能力,全方位、系统培养和训练受助学生的求职能力,帮助受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奠定基础。

3)针对受助学生心理问题亟需解决开展“积极心态训练”。

拥有积极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受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学校以积极心态实验室为主要培训地点,从培养受助学生成长成才所必备的“积极心态”为出发点,精心开发出环境适应、自我意识、沟通交流、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意志责任等六个团队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均按照“暖身阶段”、“转化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流程进行。实验室占地约270平方米,划分为活动体验、素质拓展和团队分享等3大功能模块区。拥有目前上海高校中率先使用的“自信天使引导系统”和“宣泄人”、“团体沙盘”等模拟体验道具,有“穿越电网”、“孤岛求生”等大型室内素质拓展项目。

4)针对受助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开展“礼仪与艺术文化修养训练”。

受助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过程。一个形象良好、举止得体、品味高雅的人,更容易获得认可和尊重。学校将校园、职场、社会活动作为三个典型培训场景,以各类情境培训为主,观摩体验为辅,在基本礼仪规则和文化艺术鉴赏作为拓展素材下,拟通过“理论学习+观摩体验+实践训练”的形式,让受助学生在“外易学,内长修”的环境中全方面的了解自己,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增进受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贫困大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扎实的基础。

5)针对受助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差开展“创新能力训练”。

受助学生创新力培养按照培、训、练、化的实战培训原则,采用叠加训练的方法,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以创新技法为主线,以实践拓展为平台,以套餐模块为特色,在团队建设中培育个体创新能力。培训按照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创新思维工具,并按照科学规范的步骤,由低级到高级,一步步破除脑障,提升创新能力,并能纯熟地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第三、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基地实践,助推困难学生提高社会竞争力。

学校将勤工助学基地作为学校对学生开展实践历练、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近年来,我校勤工助学基地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在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助成才等方面不断摸索和创新,在“能力解困”、“造血塑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步。

1)帮学业——拓宽学生第二课堂,提升学习力。

学校在组织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中,注重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和实践,大量岗位成为学生实践和发挥专业特长的舞台。例如:管理学、财务会计、艺术设计、计算机技能、营销学、礼仪、法律、心理学等。除组织通过勤工助学招聘会录用上岗的学生参加统一组织的“引领式”培训之外,还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深入式”岗位适应培训。同时,培养学生认知社会、认知自我的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有较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在勤工助学工作过程中,学校也非常注意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经受挫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习力。

2)促就业——打造学生职业学堂,提升就业力。

众所周知,就业力和就业竞争力,体现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综合发展能力。勤工助学招聘会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竞争上岗的职业意识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勤工助学岗位本身就是职业发展的最好学堂,特别是“学生经理人”队伍的建设,更是从+“人、财、物、进、存、产、销”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去立体化管理和全面化涉猎。面对竞争和压力,同学们羽翼渐丰,不断学习和发展,勤工助学职业学堂的育人发展功能的后效应正日益凸现。

3)扶创业——构筑学生创业家园,提升创业力。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进一步拓展勤工助学的功能,旨在为有创业梦想或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力。我校勤工助学基地创业项目的探索和开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实战演练的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竞争合作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勤工助学中心学生团队已经连续两年击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财经大学学生团队,获得“百联又一城”营销大赛的冠军。

4)助成才——搭建学生助人平台,提升行动力。

在重视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我校勤工助学十分重视“精神扶贫”,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成才。连续三年我校勤助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工时捐赠”、“微笑服务”、“金鹰训练营”、“自立自强报告团”、“家教部义务家教”等一个个助人平台的搭建,使得他们从受助中感动到奉献中成长。这种行动的践行,已在受助学生心中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向心力、凝聚力,更在实践中提升竞争力、发展力。

   以经济帮扶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努力推进个性化资助,体现的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突破了目前我国高校资助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的帮困,解决了困难生因经济贫困而衍生的“多困现象”,强调了一种服务理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资助体系。


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86-21-64829191 地址:徐汇区冠生园路401号
南京君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4
沪ICP备11012013号